新闻详情

刷脸进小区可行吗?

发表时间:2020-12-10 09:54

  “滴……”确认通行。12月1日下午,家住巴中经开区福锦苑小区的居民张成杰下班回家,走到小区门口,往 门禁系统旁一站,将脸对准摄像头,不到3秒钟,小区大门立马打开,这便是许多小区都在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。

  据了解,随着我市“智慧城市”建设不断推进,“智慧小区”越来越普遍,人脸识别系统刷脸进小区、通过手机APP远程开门、向物业报修、黑名单人员进入小区自动预警……小区越来越智慧的同时,“刷脸”的安全性也愈加引发关注。

人脸识别

  一、刷脸进出小区

  市民李波家住福锦苑小区,自入住以来,他充分感受到人脸识别系统带来的便利。2018年入住小区时,他用手机下载APP程序,注册、绑定相关信息,这个过程只花了几分钟,注册成功后,当天下午就可以刷脸进出了。“就算大半夜光线不足时刷脸,识别速度也非常快,这个系统真方便。”李波说。

  “人脸识别的确方便,进出小区也就几秒钟的事情。”巴城尚上城小区居民杨先生说,以前拎着东西回家时,还得放下手里的东西,从包里掏出门禁卡才能进小区。如今通过人脸识别进小区,拎东西回家十分方便。此外,还能有效避免忘记带门禁卡进不了小区的尴尬。该小区物业公司总经理王国林介绍,物业运用人脸识别系统,需要先向派出所申请,然后与派出所共同管理,要是有逃犯通过这个门禁系统进出,小区物业以及派出所会同时报警,这对维护小区安全很有帮助。

  “通过技术手段还能实现派出所、社区、物业三级信息平台共管,对小区安全、日常管理等有很重要的作用。”兴文派出所教导员熊翔宇表示,人脸识别不仅限于方便居民进出小区,还能服务广大业主。例如,家中孤寡老人长期没有通过人脸识别进出小区的话,那么大数据会进行分析研判后,自动发出提醒,民警便可联系物业,让其上门查看老人的相关情况。

  二、人脸识别出现安全问题谁来承担风险

  人脸识别系统主要通过红外活体检测人脸,采集特征,当住户在人脸识别门禁终端机上进行识别时,系统会与后台人脸库进行比对,确认是小区住户后自动开门。

  在小区物业看来,小区门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:

  1.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;

  2.不用担心忘带磁卡、忘记密码、指纹变形等;

  3.非小区住户无法进入小区,安全性大大提升。

  不可否认,人脸识别带来诸多便利,但也有部分居民对其安全性感到担忧。人脸数据存放在何处?有没有泄露风险?万一泄露了该怎么办?此外,如果以后不在小区住了,那相关信息又该如何处理?

  三、多措并举确保信息安全

  物业有公安部门联网监管,那么提供技术支撑的第三方平台能否确保信息安全?为此,记者联系到巴城某人脸识别感应器供货商杨先生。“我们的数据通过编码加密的形式,存储在阿里云服务器,同时也将数据保存在省公安厅指定的四川人口信息服务网,所有数据全部都是加密处理。”杨先生表示,目前的设备都是支持活体检测,不会出现因照片泄露而被盗用人脸信息的情况。总之,在大数据和高技术支撑下,业主的信息会很安全,一旦业主离开小区不在再入住,直接卸载APP或到物业处报备,删除相关信息就可以了。

  “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很发达,大家也都能接触到,所以这块值得我们每个人注意,不要把面部识别信息随意透露,在部分情况下,使用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下就被系统采集人脸信息,而一旦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。”蒲仕军介绍,虽然现在“人脸解锁”“刷脸支付”“刷脸进出”等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,但由于立法滞后,在目前的法律中,人脸识别等还只能以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去评判。值得庆幸的是,10月1日新版《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》实施。《规范》要求,在收集人脸、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,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、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,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。此外,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(草案)已于10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,草案对个人图像采集的主体、用途作出了严格的限制,一旦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通过并实施,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将会更加完善。

人脸识别

  四、杭州为小区“人脸识别”立法系全国首个

  针对物业是否有权强制要求业主使用人脸识别系统,又将对采集的个人信息如何保护?杭州市在10月23日公布的《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(修订草案)》中明确规定,物业不得泄露在服务活动中获取的业主信息;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、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,保障业主对共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权。违反本条例,强制业主通过指纹、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公用设施设备的,处五千元以下罚款。

  近年来,无论是人脸识别门禁系统、刷脸支付,乃至目前疫情防控用的健康码,以及小区、超市,或者机场、车站,随处可见人脸识别的影子。

  采访中,大多数市民对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持肯定态度,少部分人觉得在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上,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安全保障等方面还应该更透明。肯定的是,技术进步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。否定的是,数据账号被盗,密码被盗,我们可以改密码,但人脸识别的信息被盗,我们可以换脸吗?在熟人社会里,我们凭着一张脸与家人、朋友建立信任的纽带,随着科技的进步,刷脸已经与支付、身份信息绑定在一起。这时候细想,你的脸还能乱刷吗?

  目前,我国对个人信息采集的主体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,存在极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隐私安全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物业应该建立多渠道的门禁进入方式,业主个人也更应该有进小区“不看脸”的意识。更多精彩安防资讯请关注安徽安防资质网!


X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,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
评论

客服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