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详情

机器人上岗会影响人们就业吗?

发表时间:2020-12-18 09:09

       近日,人类与机器人再次进行了一番较量——比赛写新闻。虽然最后机器人败北,但是它又一次刷新了人类的认识。以往在人们的印象里机器人只能从事机械、繁琐的简单工作,但是在这个智能时代,先有IBM的深蓝打败了世界棋王,后有机器人与人类PK最有创造性的工作之一——写作。如此种种不得不让我们担忧,机器人如此强悍,未来到底会不会抢走人类的饭碗?

  一、智能制造水平升级

  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化效应在2016年前后开始规模化显现。2016年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开始“智能制造”升级行动,以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水平。

  不仅如此,人口老龄化也强化了智能化需求。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趋势的形成,也迫使企业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。

机器人上岗.jpg

  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看来,国内制造业自动化替代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。

  一是高度流程化、标准化及苦、脏、累、险等岗位往往最先完成自动化。例如,化工新材料领域是机器人成熟应用行业,因其污染性高,目前已基本实现智能化,操作工人较少。

  二是行业缺工量大。制造业生产企业普遍缺工,人工成本上升过快,需要自动化来填补用工缺口以保持生产稳定。

  三是质量精度提升要求。调研发现,关键性高技术岗位自动化率高,人工管理成本明显下降,生产效率及其稳定性明显提高。

  “企业自动化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企业整体效益,岗位减少是增效结果。”莫荣认为,短期内,人工智能技术和装备的应用,对制造业就业人数影响不大。从调研来看,部分企业员工流失率因智能化升级改造而提高,但劳动力市场快速吸纳流失人员,总体就业稳定。

机器人上岗.jpg

  作为在国内最早开展“机器换人”行动的东莞市,目前就业用工情况总体稳定。2018年,东莞市人社局对53家进行智能制造升级的企业进行调查分析。结果表明,企业智能化对就业用工数量暂未产生显著影响。纵向对比智能化企业就业用工登记情况,用工总量和全市总用工量基本保持一致,呈现稳中略降的趋势。

  “总体看,自动化替代并没有导致就业的明显波动,重要原因之一是制造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,而自动化首先替代的是这些缺工岗位,并没有对劳动力供求产生较大影响。同时,制造业劳动者流动率较高,就业替代速度远低于劳动者流动速度,劳动者既在制造业内部流动,也在持续向服务业转移,这为企业消化冗余人员提供有效解决渠道。”莫荣说。

  二、岗位结构逐渐加大

  “从智能化的实际进程看,因为受到多种因素制约,这将是一个从逐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”莫荣说,目前减岗减员效应只局限于局部岗位和设备升级的特定阶段,对就业影响总体有限。部分人员冗余,不会引发低端劳动力的失业骤增。一方面,服务业有效吸纳转型就业。受益于服务业快速发展,就业结构持续优化。在自动化过程中,单个企业就业人数减少的同时,企业数量规模也在增加。服务业中的新就业形态增长迅速。

  另一方面,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升级,是设备替代与产能扩大综合发生作用的过程,企业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成本,大量中小企业客观上仍需依靠人工劳动力。调研发现,如苏州市某轮胎厂,仅在轮胎成型流水线上实现无人化,如果进一步扩大智能化反而不如保留人工岗位有利。

  虽然国内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,但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。分析认为,伴随着我国制造企业的增长方式转变、生产自动化转型,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。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链创造新岗位潜力很大。

  “从短期看,岗位总量保持平稳,岗位结构变化逐渐加大。中长期看,随着智能化加速发展,传统岗位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凸显,结构性失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。失业总量取决于不同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产业、行业相结合创造岗位、减少岗位的多少。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和中期,仍然存在被替代劳动力不能够很快就业、失业率大幅上升情况,需要高度重视。”莫荣说。

  三、推动高质量就业转型

  研究认为,智能化就业趋势将推动高质量就业转型。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的加速冲击,技能开发、劳动关系、社会保障、监管服务等面临新挑战。因此,亟需适应新时代要求,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强化产业就业的协同发展,形成相应的就业治理框架。

  近年来,各地普遍出台一系列宏观人才政策和人才战略,但对智能化产业的人才政策定位聚焦不够具体,在产业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交流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细化。一些地方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较为重视,但对技能型人才缺乏相应优惠政策,存在落户难、子女入学难等问题。

  随着新就业形态日趋常态化,数字化平台就业正在模糊化全职工作和自由工作之间的界限,需要建立以个人身份信息为基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系。研究成果建议,要加快健全和创新就业服务与权益保障体系,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教育培训制度,促进人工智能和劳动就业良性互动、协同发展,以助力发展动能转换和质量效率提升。

  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,发展壮大新动能,深入推动创新创业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催生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。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安徽安防资质网!


X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,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
评论

客服

留言